尚兵的作品是极具独特性的,而且,他也是一直将之作为自己的艺术事业很认真地探索追求着的。但我也不能辜负他的信任。我只是想说,这是我的不成熟看法,尚兵和读者朋友姑妄听之吧。[详细]
程大宝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诗写的自足性。他的诗写摆脱了当下诗歌公约化的书写语境。其诗歌主题疏离于常见的范畴或意义归类。[详细]
李东是个80后诗人,我认识他也就一年多的时间。我亲见他弹古琴唱昆曲,其热情率性令人印象深刻。他以前好像也有诗集,我没见到,手头只有他的这本《我和司机都错了》,这里想谈谈读后的感想。[详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小妮以《印象二首》享誉诗坛。但她的成名作却与当时的诗歌主流迥然有别。[详细]
多年来,杨键的诗一直“触事兴怀,尤所钟情”。所谓“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详细]
杜涯曾感叹:“生命是美的,但生命是疼痛的。”杜涯的诗在秋天读相宜,不止在于其生的忧伤与寒意和这个季节自然属性契合,还在于其明亮与高远的生之韵味亦恰如这深秋。[详细]
蓝蓝的诗歌多有真挚的温情,而这样的温情包裹着的诗句,却往往沉重如钝铁,坚实而有力,以致触摸过的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狠劲”,一种异乎寻常的痛感。如此的诗写别说是女诗人,即便在当代的男诗人里,也...[详细]
车前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一首《三原色》蜚声于诗坛。其后,他始终都站在诗歌创作的前沿。他不断摸索、实验汉诗写作,走着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诗写之路。[详细]
魔头贝贝早期的诗大多是对“过去”的回眸。在这样的回眸中,诗人坦诚地面对曾经的过往,真实地书写着发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事件、感受与心绪。[详细]
陈先发近十年的诗歌创作,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种儒家式的悲悯情怀的突显。他告别了早期天才少年式的纯粹抒情,低下头来,关注并担当大地上的苦难与悲辛。[详细]
诗人杨炼的名字虽说一开始是和朦胧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杨炼本人曾屡次表达过自己的立场与诗学主张。事实上,杨炼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诗写方向与路径,拥有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美学追求。[详细]
关于幻灭,这似乎是诗人的专利,许多诗人都大加聒噪——因为他们一不留神就陷入煽情与炫耀之中,而忘记了幻灭本应有着死寂与绝望的美。[详细]
胡权权是一个地域特征十分鲜明的诗人。他的诗里有大量的江南元素:江、湖、小河、小镇、河流、船只、小巷、茶馆、竹子芦苇稻子荷花,等等。[详细]
余怒是国内当代最具先锋意识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也以公认的难读著称。多年来,他的一些实验诗写和论述都体现了他对诗歌创新与探索的执着追求。[详细]
中外文学史都不乏医者转而为文学家的例子,大约医与文在最高层面上也是相通的。祖国传统医学就有大医治国,中医治人,小医治病之说。所以,著名诗人梁小斌在给田晓华的诗集写的评论中就说:“医道就是诗道...[详细]
王西平的诗写具有一种鲜明的实验色彩,在一个扁平化的阅读时代,它不仅是对读者耐心的考验,更是对一次性的语言消费的抵抗,从而对日益平庸化的审美和思维惯性实现了一次华丽的阻击,或中断。[详细]
任何持续性的阅读,都是关乎信任的阅读,诗歌也不例外。一方面,对诗歌产生信任,另一方面,对诗人产生信任。只有具备‘双份’的信任,我们对诗歌的阅读才得以兴味十足[详细]
沈浩波在谈到自己的诗歌写作时曾说:“我出生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农村,但我没有成为一个乡村抒情者;我出身于学院,在学院派知识分子语境下开始写作,但我没有成为一个热爱修辞的学院派。[详细]
田斌的诗主要是面向日常的叙写。他善于捡拾凡俗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以心来感悟体察,也用心来珍藏呵护;同时,以诗记录下来,也以诗使之呈现并澄明。[详细]
读朵渔的诗往往为其作品中深邃而丰厚的思想性与明亮而锐利的精神性所打动,为其诗写的坦诚、语言的精准犀利所叹服,而将这两方面的平衡做得如此艺术、有效和挥洒大气,这在当今的诗人实在是极其罕见的。[详细]
卢丽娟的诗句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这种干净可能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只是语词或叙事的简洁、凝练,当然,她的大多数诗是这样的。[详细]
读还叫悟空的诗起初是舒适与安静的,那些漫不经心的长句子叙述着他路上的日常,那些飘落的树叶、暗下的灯火、缓慢的河流与渺远的对岸,那些陌生的人们和自己的亲友。[详细]
谈论伊沙是困难的。这是因为文学的伊沙体量极其庞大,他的写作几乎涵盖了文学的所有样式,他几乎每个月都有数量可观的诗歌写作。但谈论当代汉诗,伊沙又是绕不开的人物。[详细]
轩辕轼轲是一个有着鲜明的先锋意识的诗人,他首先是刻意地消解了传统诗学加在诗人头上的启蒙者或精神贵族的光环,将作品隐含作者的话语身份大幅降低,尽可能地接近底气。[详细]
韩东早期的诗作受朦胧诗的影响明显。他说:“当年我们开始写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北岛他们的影响,也就是受《今天》的影响。[详细]
翟永明的早期写作以《女人》为标志。这个时期她的诗歌以个体生命的体验书写,深刻揭示女人独特的命运意识、生命意识和现实经验——翟永明将之称之为“黑夜意识”[详细]
青蓝格格的诗基本上是向内的写作。她的那些大量的冠名题物的诗写以及看似日常叙事的诗写,其实多是写内心的思考,是关乎生命、存在、命运、爱情以及生存的意义的探寻与辨析。[详细]
周瑟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虚妄、贫弱与困顿,发现其平庸、慵懒与苟且的本质,发现其顺滑向下、走向虚无与少有作为的必然。[详细]
无论是诗坛“民间立场”的领军人物,抑或是口语诗写的开风气先者,诗人于坚无疑是当代诗坛的重量级人物。[详细]
李不嫁的诗既有历史的诗写,又有现实的关照,其中不乏哲人的锐见与追问,又深含着人性的温情与悲悯。[详细]
读着诗人支禄的散文诗《风拍大西北》,我好像进入了茫茫的大漠戈壁。行走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之上,我目睹着雄鹰用眼眸点亮夜空,在无边的黑暗中扬起大西北人独有的坚毅和执着[详细]
王家新的独特首先就表现在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他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本色写作;在他的诗歌里,永葆着那份知识分子的精神亮色,那种社会良心所应有的承担与抗争,怀疑与追寻,坚守与召唤。[详细]
西川有着极其广阔的中西诗学视野和广泛的文史哲阅读。评论家刘波这样评述道:“是阅读改变了西川的诗歌写作方向,长期的阅读体验,给诗人带来的正是他丰富的文学经验[详细]
作为实力派诗人的吴少东,不仅早有诗名,其诗作也为诸多诗评家和诗人所关注。他的诗写气象真纯,言说自然,既有整体的生成效果,又有细节的亮点与力度,读起来犹如一江春水[详细]
一晃十年过去了,高峰依然执着于自己的诗歌领地,并且有了很大的嬗变。我的手中有两本《水泊寿州》,而两本书的跨度将近十年。现在,我以一个普通读者身份,来谈谈高峰诗歌。[详细]
海子的诗歌里,充满着村庄、麦子、大地、河流、月亮、太阳等乡村物象。在这些乡村的物象之间,流淌弥散着海子发自骨髓和血液的真实的情愫[详细]
海男是个多产作家。据说,自1992年首部诗集《风琴与女人》出版以来,海男已经有80多部诗歌、小说、散文专著问世。最多的一年,她出版了11本书。她自己说,一年中她三分之一的时间写诗,三分之一的时间写小...[详细]
在朦胧诗那群星璀璨的星空中,欧阳江河无疑是格外夺目耀眼的一颗明星。欧阳江河几乎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诗歌写作期许甚高。[详细]
谈论当代诗歌,不能不谈到北岛,这不仅因为他作为“朦胧诗的首席人物”,他与朦胧诗人们开创了一个诗歌创作的新时代,也因为他的诗歌还改变了一代人对诗歌的阅读与审美期待。[详细]
海烟不是炫技派诗人,海烟的爱情诗写多出自她心灵深处的真实冲动,常常以自白式展开,即使是一些情境与意象的设置,也是为了那抑制不住的倾诉做铺垫。[详细]